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

複合式花店的傳承味:江河師古早味




      【宜蘭舊城─花玉號】
        地址:宜蘭市城隍街13號

        
花玉號店面(圖片來自:蘭城百工網站)
本文作者:陳葦珊

   假日的宜蘭舊城,除了幾間排隊美食店面之外,都逸散著日常的氣息,觀光的氛圍並不濃厚,獨自行走時,遇到的幾乎都是道地的宜蘭人,有時看到你對他們居住地很有興趣地在拍照紀錄,還會停下鐵馬招呼:「那邊也很漂亮,你去過了嗎?」

    城隍街上有一間花店,但不是那種專門製造情人節或生日花束的店家,這裡賣的花束多用於儀式:祭拜或喪禮,總之是宜蘭人傳承下來的傳統事宜。「花玉號」裡有真花也有假花。一不小心,就會把假花錯當真花,或把角落的真花當成假花。


翻拍自鄂王社區發展協會「黃德河師傅菊花作品」明信片(攝影:陳葦珊)
    今年因意外生病往生的黃德河(1928-2013),造花技藝源自童年於母親身邊的耳濡目染,拜師潘牛之後,又更上一層。熟習「花玉號」的歷史,好比打開一部「蓪草花興衰史」。事實上,蓪草花藝要追溯起來,還可以回到秦始皇的時代來談。不過,除了這項難得一見的技術傳承之外,「花玉號」還是一間複合式店面,兼賣杏仁豆腐、茶葉蛋、豆乾和糕渣。
     製作這些傳統點心的,不是別人,正是黃德河的孫子。如果你走進花店,左手邊的介紹蓪草花藝和「花玉號」沿革的海報中,有一張全家福的照片,右下角那位穿藍色衣服的孩子已經長大,並且,承繼了黃德河的另一項手藝:製作精巧的點心。在阿公的說服下,黃方宥回到老家宜蘭經營「江河師古早味」。黃方宥原本在台北作工程師,他說自己沒有學到蓪草花的作法,不過,糕渣、杏仁豆腐這些點心,都是阿公教的。黃家人認為這一樣傳統手藝必須有人承繼下去,不然太可惜了。

    坐在「花玉號」的桌子旁,等待一碗杏仁豆腐。等待的時間並不無聊,因為牆上還有許多蓪草花的相關資料可以閱讀。如果不想思考,還可以默默觀察不遠處,沉默的花藝創作者。這項精巧的技術除了需要極大的耐心,還得忍受久坐的不適。
咬勁十足的杏仁豆腐攝影:(陳葦珊)
   

    夏季的杏仁豆腐多放了西瓜丁(有時候也會配以芒果),杏仁豆腐的杏仁味並不重,這才是天然的杏仁味。咬起來很有嚼勁,有點像小時候常吃的那種推車在賣的黃色粿條。紅豆、西瓜丁和杏仁豆腐,原本沒有想到的搭配,嚐起來十分爽口。臨走前,又點了一盒豆乾,外帶一顆茶葉蛋。茶葉蛋頗香,豆乾搭配辣味小菜也很入味。糕渣的話,夏日要先訂才有供應。

        走進複合式的「花玉號」,欣賞不能吃的花,眼睛飽了疲累了,還能填補胃的空缺,把老師傅傳承下來的另一項手藝吃進嘴裡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